數據顯示我國2009年**嬰幼兒奶粉進口占近9成
信息來源:華商報 更新時間:2011-3-11
國務院食品**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劉佩智坦言,只是暫時現象,整治完善后,企業信譽提高,情況會逐漸好轉
國內政協委員、國務院食品**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劉佩智透露,三鹿事件不僅損害公眾健康,而且將市場份額拱手讓給國外品牌。
2009年,我國乳制品進口由12.06萬噸猛增到59.7萬噸;**嬰幼兒進口奶粉所占份額接近90%。
**進口奶粉是暫時現象
對于今年春節,香港、澳門出現內地人士**奶粉的現象,劉佩智坦言,這說明人們對國產奶粉仍不信任,但只是暫時現象,整治完善后,企業信譽提高,情況會逐漸好轉。
他進一步分析指出,出現**進口奶粉現象有兩方面的因素,一是社會公眾和媒體應對國產乳品進行監督,但報道不能以點帶面。另外,經過調研發現,國內大型乳粉廠,它們的規模化和標準化強度很高,產品是可靠的。
另外,隨著對三聚氰胺的專項整治,質監部門在生產和加工環節實施嚴格嚴厲的處罰措施,現在國內乳品應當說沒有問題。但是,畢竟受到三鹿事件影響,老百姓心里不踏實,香港、澳門沒有那么多奶粉消費人群,訂單也少,內地游客去了后,一下子就把那邊的奶粉搶光了。
國產嬰幼兒奶粉幾乎無人問津
“‘三鹿奶粉’事件,2200萬患兒接受檢查,報告患兒30萬,5萬人住院**,這一活生生的事例帶給我們的是天大的民生之痛。”
談到三聚氰胺事件時,劉佩智說,該事件發生時,國內乳制品生產企業1500多家,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企業40多家,奶站20393個,奶牛規模化養殖率僅19.8%,市場集中度過低。
由于企業缺乏規模,導致惡性競爭,忽視奶源基地建設,促發奶源大戰,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。
劉佩智說,現在市場上,國產品牌嬰幼兒奶粉幾乎無人問津,而國外品牌價格普通百姓難以企及。
■委員建議
200余提案聚焦食品**從多頭管理向專管轉變
昨日上午,國內政協舉行“加強食品藥品**監管”提案辦理協商會。
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、國家質檢總局等8個承辦單位與會同委員進行交流。委員建議,提高食品**監管效率,推動從多部門走向單一部門管理。
沈雯委員提案表示,目前我國食品**雖然由衛生部門牽頭,但其主業是“治病”。農業部的主業是農產品供給。沈雯建議從更長遠的角度來講,應改變多頭監管的現狀,走向合并整合,把現在食品**監管的責任從數十個部委集中到一個部門,以有效地加強食品**監管的統一性和有效監管。另外,可建立第三方檢測制度,除了更嚴格的政府檢測體系外,還有規范的民間檢測機構,定期在市場上隨機檢測,并將結果公布。
湯燕雯委員提案建議,強化食品**的執法力度,嚴重違反食品**法律法規的行為要成為一條“高壓線”,不但在經濟上處以重罰,而且加大刑事打擊力度,震懾不法分子。
記者從國內政協提案委了解到,截至目前共收到與食品藥品**監管相關提案200余件。
另據了解,此次國內政協會議共收到各類提案5762件,其中經濟建設類約占46%,教科文衛體類提案約占28%,社會保障、政治法律類提案約占26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