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品** 民生大事
2011年03月10日09:03 來源:人民網-《人民日報》
完善食品**監管體制機制,健全法制,嚴格標準,完善監測評估、檢驗檢測體系,強化地方政府監管責任,加強監管執法,**提高食品**保障水平
——摘自政府工作報告
關鍵詞:源頭污染
粗放的增長方式破壞生態環境,威脅食品**,轉變發展方式迫在眉睫
“高能耗、高污染的增長方式,侵蝕了土壤,破壞了水質,使食品生產的生態基礎變得脆弱,造成了源頭污染。”江蘇省農藥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張湘寧代表說。
近些年,我國工業化、城鎮化腳步加快,食品需求量也大大增加,而耕地卻在減少。“一畝地要養活的人口在翻倍,一年要種好幾茬莊稼。地力不足,化肥湊;生命力不夠,農藥夠。農藥化肥的購買者又是中國購買力*低的農民,高效低毒的農藥價格較高,高毒農藥殘留超標在所難免。這也是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不協調的后果。”張湘寧說。
“種種食品**的問題都在提醒我們,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大家的米袋子、菜籃子息息相關。既然我們已經意識到了問題所在,轉變發展方式就迫在眉睫!”張湘寧說。
關鍵詞:關口前移
出了問題才處理,才搞專項整治,是治標不治本
如果說轉變發展方式、夯實農業基礎是一項長期任務,那么解決食品加工過程中的問題,是當下的緊迫任務。
“食品生產的源頭,是風險*高的地方,同時也是管理*為薄弱的地方。”中國**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**所常務副所長嚴衛星委員認為,事后監督的管理方式,是食品**事件頻發的重要原因。
“食品是生產出來的,一定要加強原料、種植養殖環節和生產環節的監控。把監管關口前移,才能變事后堵漏為事前引導。”
重慶水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武秀峰代表也有同感。他認為,食品**的頭號隱患是致病性微生物,其次是農獸藥、污染物殘留問題。“在產品進入流通前,這些問題就應該能夠預警、治理。出了問題才處理,才搞專項整治,是治標不治本!”
他建議,改變“**醫頭、腳痛醫腳”的靜態管理,實行食品生產動態化監管。
關鍵詞:道德工業
鼓勵誠信企業加快發展,讓黑心企業無法生存
食品質量的提升,需要強大的輿論監督環境。
兼任國家食品**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秘書長的嚴衛星認為,目前我國公眾對食品**的關注度提高了,但專家和消費者的溝通還很欠缺,這種情況不利于消費者自我保護和參與監管,也容易導致消費者遇到問題時,未加分析就陷入恐慌。“目前,國家正在培養專業的食品**風險交流隊伍,將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咨詢服務。”他說。
食品質量的提升,需要執行力強的信用監管體系。
“食品工業是道德工業。建議國家建立食品企業**信用檔案,并納入誠信體系監管范圍,與銀行信貸、工商登記等重要審核掛鉤,鼓勵誠信的食品企業加快發展,讓黑心企業無法生存。”雨潤集團董事局主席祝義才代表說,通過對企業進行持續跟蹤記錄,并定期公布“黑名單”,可以鞭策企業不斷提高管理水平,承擔社會責任。
關鍵詞:加強監管
食品**是民生大事,應該集中力量加強監管,讓百姓放心
農業部門監管農產品質量,質檢部門監管食品加工企業,工商部門監管食品流通……目前,我國的食品**采取分段監管,往往是“婆婆多,管不好一口鍋”。
“本來是一個有機的監管體系,卻沒有遵循食品生產規律,而是按照部門的職責來切塊監管,這樣自然會出現漏洞。”嚴衛星說,分段監管還容易造成監管部門的重復建設。這么多部門要重新建立自己的監管隊伍、實驗室,采購儀器設備,浪費了大量的資源,如果能把監管資源統籌起來,出了問題誰能再以“我們活多人少”來塞責?
“民以食為天,食以安為先。保證一餐一飯吃著放心,是改善民生的大事。”武秀峰說,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國的傳統優勢,現在講民生優先,也應當集中力量保障米袋子、菜籃子的**。